如何实现扶贫资源与困难民众的精准对接、建立长效完善的扶贫工作机制,是精准扶贫这一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任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银行业作为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
令人欣慰的是,从上市银行刚刚披露的年报数据看,过去一年,各家银行在金融扶贫领域的探索取得了新进展,成效可圈可点。
扶贫贷款实现普长
纵观各家上市银行2018年的业绩报告,精准脱贫是年报中分量颇重的一部分,从年报披露的相关数据来看,各家上市银行均有不错的表现,尤以大型银行为甚。
其中,在“三农”和扶贫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的农行,扶贫贷款规模仍无人可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农行在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贷款余额92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88亿元,增幅为13.3%。
从增速看,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精准扶贫贷款增长均超过50%。其中,交行2018年金融精准扶贫贷款达人民币277.43亿元,增幅高达72.78%;邮储银行亦表现不俗,2018年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含已脱贫人口贷款)938.58亿元,较上年末新增322.94亿元,增速达52.46%。
建行去年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630.40亿元,增幅超过30%。此外,建行还依托其“善融商务”平台大力开展消费电商扶贫,截至2018年末,善融商务累计入驻扶贫商户3878户,全年实现扶贫交易额100.07亿元。
中行董事长陈四清在年报致辞中表示,2018年,中行全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持续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全年扶贫贷款增长23%,余额达到624亿元。积极汇聚境内外各种资源参与脱贫攻坚,全行共派出扶贫干部1550名,定点帮扶陕西咸阳4个贫困县和全国1052个贫困村,无偿投入帮扶资金1.15亿元。
由此可见,做好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已不仅仅是社会责任,更成为各家上市银行实打实的业绩表现。
精准扶贫新招频出
综观年报披露的数据与内容,各家上市银行在扶贫领域均拿出不少创新举措。
农行全面启动实施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行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行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行动、脱贫攻坚行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县域幸福产业行动、“三农”和县域绿色发展行动等服务乡村振兴“七大行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美丽进步、农民增收致富。截至2018年末,农行共计新增县域城镇化贷款1002亿元、县域旅游业贷款147亿元、县域绿色信贷803亿元。
工行则从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个领域入手,多管齐下推进扶贫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工行落地“银行+保险+期货”联合扶贫新模式,汇聚行业合力有效促进精准扶贫。在保险和期货公司为农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基础上,增加和突出资金融通、电商销售、保费捐赠、挂钩理财发行等银行服务,丰富和完善金融扶贫产品服务体系。
股份制银行方面,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的热情同样不减。如中信银行为在2018年开展了“中信银行·新长城高中自强班”教育扶贫、“中信银行·爱佑童心”医疗扶贫,在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和伽师县以及甘肃省宕昌县等地区开展扶贫、派驻扶贫干部,同时在营业网点广泛开展温情金融服务。
关键之年再出发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也需要关键之举。
近日,银保监会召开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进一步聚焦工作重点,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注重培育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加强造血功能,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此前,3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明确普惠型涉农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增速、增量考核要求。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银行纷纷提早部署2019年扶贫工作任务目标。这一点,从各行年报表述中可见一斑。
工行称,2019年将围绕贫困地区发展规划,统筹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创新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坚持“金融+产业+教育+健康”的扶贫模式,推动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单点式向集中连片式转变;优化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利用好融e购平台,做好电商扶贫,扩大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聚焦深度贫地区脱贫,积极统筹资源,紧盯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大支持力度。
“2019年将多措并举,以普惠思维服务脱贫攻坚,以金融科技赋能脱贫攻坚,推动扶贫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建行披露了详细的路线图,包括:持续加大金融扶贫信贷投入,新增金融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确保完成监管各项考核要求;进一步加强扶贫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金融科技与扶贫的深度融合,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建立完善金融支持与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挂钩机制等七个方面。
在集中优势资源不断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方面,广发银行也拿出具体措施,即未来将继续围绕已探索出的“政府 金融 农户”的模式,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弱势群体和贫困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