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颐(左)和团队伙伴在“耕读李家”logo前合影。
张欣颐(站立者)在介绍自己的乡建案和社区营造思路。
三明沙县夏茂镇俞邦村,青山环抱,溪水绕村,有“沙县小吃第一村”之誉。这几天,接下乡建新案子的台青张欣颐,跟团队一起从泰宁杉城镇际溪村出发来到俞邦村,入户访谈、挖掘故事、盘点资源、体验小吃、设计场馆……为当地乡村旅游和小吃产业升级忙活开来。
这种乡建乡创陪伴式服务,是张欣颐的工作常态。从最初际溪村“耕读李家”项目开始,到俞邦村项目,跨海来闽八年时间,张欣颐和团队一直行走在田野上,看着“泥土里长出一个个美丽乡村”是她最大的心愿。
“最初别人介绍我的时候常说,这位是台湾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但现在大家会调侃我,‘你是拿着规划设计图的福建农民’。”张欣颐笑言。
这里会激发创作冲动
张欣颐与乡村结缘的故事,要从她的求学路说起。
2014年,从台湾的辅仁大学景观设计系硕士毕业的她,加入台湾上趣创意延展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景观设计师。彼时,台湾社区营造行之有年,从偏远村落到都市社区,给了她发光发热的舞台。
同年底,一纸邀约从福建传到宝岛,台湾上趣团队正式进驻际溪村,开展村庄的规划建设。次年,张欣颐第一次走进际溪村,开始了驻点工作。
当时际溪村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拼,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妇孺。“其实,很多村子本身就有很好的资源,但是没有人去挖掘,我们做的就是把它们变成可以卖钱的产品,给乡村带来‘流量’,包括客流和资金流。”
做乡建乡创首先要讲故事,上趣团队深谙此道。际溪村地处丹霞地带,林深水美、景色奇绝,再加上当地耕读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像宋代名相李纲等,一下子激发了大家的创作冲动:“可以讲‘耕读李家’的故事。”很快,张欣颐和小伙伴给设计方案定了调子。自此,“耕读李家”成为际溪村的代名词。
几年下来,张欣颐成了“新村民”,小山村也变了“俏模样”。山水环绕的“静心书院”、古色古香的“李家客栈”、青翠的“李家菜地”、浪漫的“星空民宿”、别样的“稻田咖啡屋”……一幅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画卷尽收眼底。近年来,际溪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
“赶上了好时机,大陆有好山好水好政策,让我们有灵感去勾画美丽乡村的未来。”在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的道路上,张欣颐成了“乡村追梦人”。
乡建乡创“四部曲”
乡建乡创不能“纸上谈兵”,还得实实在在跑村子,才能把准脉、开对方。
“用设计点亮乡村,把他乡变成故乡,让游人成为家人。”这是张欣颐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八年时间,张欣颐和上趣团队的足迹遍布福建数百个乡村,为40多个村落提供规划设计和文创旅游产品。泰宁的“耕读李家”“古傩大源”、尤溪的“蔬活汤川”“悠游下村”、建宁的“荷欢修竹”、屏南的“国宝甘棠”、古田的“大德故里”……他们用设计点亮美丽乡村。“希望借助台湾乡村营造的经验和理念,提炼出每个村庄的特色,打造具有个性的乡村生活,让村落变得更鲜活。”张欣颐说。
“‘耕读李家’是我们的一个探索,据此我们整合出了一个乡建乡创服务模式,包括讲好一个乡村故事、树立一个乡村品牌、撬起一个带动村民的支点、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交流融合模式,未来可以用到更多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去。”说起乡建乡创“四部曲”,张欣颐滔滔不绝。
古田县平湖镇端上村,村民无不熟知杰出乡贤圆瑛法师的爱国事迹,村内至今还保存着他的故居和上过的私塾。几年前,上趣团队受邀入驻,开始规划建设以“大德故里·家国在心”为主题的品牌。
“端上村是今年我们完成度最高的一个项目,预计下月就能对外开放了。我们利用闲置的学校打造了展示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计划将圆瑛大师的爱国爱民故事讲给青少年听。”张欣颐介绍说,除了人居环境整治、巷弄美化外,他们还以“大德故里”为乡村品牌,配套了素食馆、研学场地等,赋予村落文化体验、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功能,“将端上村打造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好政策带来好机遇
上趣团队的成功,离不开大陆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的支持。张欣颐说,做乡建就是“逐水草而居”,大陆有好政策,有不计其数的乡村,“只要你愿意尝试,就有很好的机会”。
近年来,福建省住建厅等多部门共同推动深化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每年推出100个村庄,每个项目补助50万元,支持台湾建筑师及文创团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陪伴式服务。去年,大陆“农林22条”出台,为台湾建筑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台胞台企同等待遇让上趣团队尝到了甜头。“团队的台湾设计师都拿到了人才补贴,公司每年也都拿到不少新项目,这样我们就可以稳定地做项目,安心扎根乡村。”张欣颐开心地说。
前不久,张欣颐荣获“福建青年五四奖章”。在她看来,这个荣誉是肯定也是责任,“感谢大陆给我们机会参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如同一条漫长的跑道,虽然成绩耀眼,但张欣颐并未放慢脚步,而是继续“在田埂上奔跑”。大陆乡村振兴的广袤土壤,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她有了一种新思路:通过“互联网 ”为乡村发展赋能。
张欣颐告诉,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不少传统村落的生态人文资源优势将逐步显现,不妨在此基础上开发“数字村民”等一系列数字藏品,认购者在获得“数字村民”身份的同时,还享有一系列线下权益,比如享受有关村落在餐饮、住宿等方面的优惠。
“数字乡村是我们今年刚启动的一个项目,它可以有很多种玩法。对于产业有特色的村子,我们会搭建一个数字化平台,把乡村风景、产品等上架到‘云端’,变成可以流转的数字藏品,目的是希望这些乡村在线上被看见、被关注,让更多人认识它、了解它,并购买它的产品。”张欣颐说,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是该计划的试点村,他们已和有关公司合作,在线上推出了“岭红米酒”“岭下故事馆”等,在盘活乡村沉睡资产的同时也为乡村“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