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携手同行 让中国茶香飘世界-雷速体育app官方下载

海峡两岸携手同行 让中国茶香飘世界
2023-09-08   作者:李荣民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海峡两岸携手同行 让中国茶香飘世界

—— 在2023年“国际茶业合作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李 荣 民

微信图片_20230908150211.jpg

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健康饮料之一,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亿人喜欢喝茶,这意味着每五个人里面有两个人喜欢喝茶。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大多有喝茶的习惯,茶叶需求依赖于进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给中国茶叶出口带来了许多新机遇。中国茶要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应当立足国情,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一、认清当前中国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虽然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茶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国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中国没有太多话语权,相对于古丝路时代的辉煌,目前中国茶叶出口所处的境地颇为尴尬,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国际知名品牌缺少。中国有900多个县产茶,7万多家茶企,茶园总面积和茶叶总产量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茶园分布广泛,茶叶多为粗放经营,出口茶叶的附加值低,缺少国外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品牌,难以获得创建品牌的资本支持。

二是茶叶品质标准缺失。标准是贸易运行的基本规则,是个硬条件。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红茶、绿茶等茶类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都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专家发起主导。多年来,经多方努力,我国国际茶叶标准化工作虽然不断得到加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是生产水平亟待提高。中国的茶叶科技投入不足,缺乏高附加值的茶叶产品,出口的茶叶基本是原料、散装为主的初级产品;虽然在原叶茶加工手法上面,我们有更多的手段,但在生产方式上则以传统加工方式和个体经营为主,在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有机化种植、制茶的工业化技术、茶饮精加工水平上面,跟日本、欧洲,甚至印度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是流通方式需要改进。拍卖是国际茶叶市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而当前我国茶叶流通主体以茶农为主,构成复杂,流通渠道多样,有的茶叶直接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有的茶叶需要经过若干中间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未形成有市场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流通主体,出口贸易方式单一,一些大型茶叶龙头企业在国际各大区和主要国家缺少工厂与销售网络。

五是消费偏好存在差异。从消费类别来看,中国以消费绿茶为主,出口也是绿茶占大多数,而许多西方国家以红茶消费为主。不同地域喝茶习俗各有千秋,中国消费者追求色、香、味、形的平衡,茶叶叶片相对完整,喝茶是品其最纯正的茶香,而国外消费者更注重汤色和滋味,对外形要求不高,有在茶中加奶、糖、柠檬片或蜂蜜等调味品的习惯。

六是文化认同有待增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接受的文化教育、宗教信仰、语言、生活喜好也不尽相同,除了受中国茶文化影响比较大的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外,其他国家较难接受和理解中国的茶文化,中国人的泡茶方法,在国外大范围推广比较困难,很多国家普通老百姓对中国茶还不了解,没有喝中国茶的习惯。

七是绿色贸易壁垒严苛。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盛行,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环境和健康保护为由,出台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推行严苛的进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检疫标准,给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带来风险,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削弱了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八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全球有60多个国家产茶,茶叶出口市场竞争激烈。目前,中国茶叶虽然出口至 126个国家和地区,但出口市场比较集中、产品结构单一。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竞争优势,就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茶出口来看,也面临来自越南、印度尼西亚等茶叶生产国家和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竞争,特别是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在绿茶出口方面发展迅速。

二、讲好中国茶的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文化保护传承发展,2020年他在致信祝贺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时指出:“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我们应当通过讲好中国茶的故事,展示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提升中国茶文化地位,塑造中国茶良好国际形象,扩大中国茶国际影响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向来非常密切,无论是古代文人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七大雅事 ,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茶都是不可缺少的。

中国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孕育并赋予了茶的丰富性,中国茶叶已形成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等六大茶系,成千上万个品种,每一类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制作工艺,在口感、香气和功效上各具特色。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艺,也就是所说的茶艺,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它不仅已深深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也体现出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价值观,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人喝茶,注重一个“品”字,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中国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茶具有养生的功效,常喝茶有益健康,这是人们的共知。中国农科院陈宗懋院士曾经说过:“喝茶一分钟解渴,喝茶一小时休闲,喝茶一年健康,喝茶一辈子长寿”;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也有个“金句”:“不是你容颜易老,而是你喝茶太少”。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清、敬、和、美”,精髓是“和”,代表着和谐、和平、融合、合作。兼容并包、开放交流的中国茶文化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在沟通中西文化、增强各国交流、构建和谐世界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江泽民主席都曾经把茶作为国礼赠送外宾。近年来,茶叙外交频频出现于重大国际双边和多边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先后多次与外国元首进行茶叙,将“和而不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推广至全世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和推动下,一杯“中国茶”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讲中国茶的故事,要讲好中国茶的发展历史和茶文化,包括茶与生活、茶叶的种类及特色、茶的制作工艺、茶道、茶与健康、茶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把中国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让外国老百姓在了解中国茶文化知识的同时,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讲好中国茶的故事,要让外国老百姓听得懂、能理解、可接纳。要注意找准外国人的关注点、兴趣点和他们喜欢了解的东西,在相互尊重中增进相互了解、增进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同;凭借丰富题材、新颖视角和独特风格,以纪实影像、新媒体等方式,讲得精彩、生动、鲜活。

讲好中国茶的故事,要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对外传播载体,提高对外传播效果。除了透过国内的媒体、从业人员、专业交流平台、驻外机构和企业人员、海外华侨华人讲,还要培养和通过了解、喜欢中国茶的外国驻华机构、来华的留学生、媒体记者、访问学者、企业界人士,以及其他外国友人,由他们来讲。

三、促进海峡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

海峡两岸茶出同源,茶文化一脉相承,茶叶产业在大陆、台湾地区都具备较广泛的产业基础,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和互利性,促进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中国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台湾茶产区分布很广,由于各产地的气候、土壤、海拔等自然环境不同,以及业者在茶园管理、品种改良、生产技术、加工配备、食安监控、茶品研发制造、经营模式等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创新能力,茶农做茶功夫深厚,逐渐发展出各地区的特色茶,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和喜好,在全球市场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但是,台湾岛内土地资源有限,茶生产规模不大。例如:2021年茶叶种植面积18.45万亩,茶叶产量只有1.5万吨。近年来,台湾地区每年茶叶消费量有3万多吨,茶叶出口在1万吨左右,为弥补不足,需大量从境外进口,每年茶叶进口在3万吨以上,进口大于出口。台湾茶产业属于小农经营型态,面对农村人口老化、劳力缺乏、工资和生产资料上涨,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等因素制约,进一步发展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大陆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合理的土地成本、丰沛的劳动力和广大的内需市场,有政府对两岸农业合作的政策支持等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两岸在茶产业基础、消费需求、创新资源、茶文化弘扬等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近三十多年来,不少台湾业者为突破发展瓶颈、寻求更好发展机会,“登陆”打拼,融入大陆新发展格局,取得了丰硕成果。

当前,由于民进党当局对两岸茶叶贸易和投资合作实行限制,大陆业者无法赴台交流,一些大型的活动都在大陆进行,两岸制茶技术交流、茶叶标准研究制定、从业人员培训、茶艺师与评茶师资格认定等方面的合作难以有效开展;尽管台湾地区每年需要从岛外进口大量茶叶,但大陆茶叶除了普洱茶无法销往岛内。

促进海峡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要扩大两岸民间交流往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针对茶产业相关议题加强沟通、协商解决,排除台湾当局设置的障碍,让台湾业者一起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和成果;要加强两岸茶行业的信息沟通和人才交流,共同开展茶叶品牌建设和茶产业链合作的研究,深化两岸在茶树品种、茶园管理、制茶技术创新、茶叶营销、茶业投融资、茶文化传播、茶叶标准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要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两岸共同拓展茶叶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市场,共同将中国茶以及茶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共同谱写茶产业国际合作发展新篇章。

四、提升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

振兴茶产业,拓展茶叶国际市场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面临的时代机遇与挑战。提升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茶产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扩大中国茶叶出口规模,要在认清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讲好中国茶故事、促进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以政策为引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指示精神,制定、完善促进茶叶出口政策措施,推动茶产业科技、产品、营销创新和绿色转型,发挥相关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作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进茶叶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茶叶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和地区之间标准互认和标准体系相互兼容。

坚持以文化为载体。卖茶叶不单单是卖原料、卖产品,而应提升到推广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层次上。对中国茶企来说,“走出去”要坚持打文化牌、健康牌,用中国茶文化去影响国外消费者,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审美标准的差异,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实行本土化营销,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国际社会在感受中国茶文化魅力的同时知中国茶、爱中国茶、喝中国茶。

坚持以产品为抓手。形成一个大品牌的基础是产品。在市场竞争加剧和茶产业发展不断成熟的情况下,要秉承匠心精神、实施特色精品战略,强化技术体系支撑,实现产品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根据茶产品需求变化,推动企业逐步实现由初级产品加工销售向精深加工转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保障出口茶叶适销对路、优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加强对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调查研究,针对出口目的国和地区的技术标准、质量监管和消费者的不同类型、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习惯和偏好,选择市场目标,实施现代市场营销策略;构建国际化的茶叶营销、贸易平台,探索在海外开设“茶驿站”“茶庄”“茶客厅”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茶体验店和品牌连锁店,建设面向国内外的茶叶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和茶叶拍卖市场,促进茶产业由传统农产品经营方式向现代商品营销模式转型升级。

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秉持“生活方式营销”的品牌建设思路,坚持“客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经营理念,精准分析不同顾客群体的需求,打开思路,处理好产品传承与创新、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多做广大顾客乐意买喜欢喝的茶,瞄准现代生活需求,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推动跨境电商新媒体运营,与海外顾客建立更便捷、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让中国茶更快、更好地融入国外老百姓的生活。

(作者:李荣民,曾任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经济商务领事、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副司长、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商务部经济合作局局长、商务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中国机电商会台北办事处主任,现任中央和国家机关行业协会商会第三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顾问。)

责任编辑:小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