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动姐”宣传泰宁
“呜——”伴随着阵阵汽笛声响,21日8时许,满载旅客的d2323次列车缓缓驶出南昌西站,沿着向莆铁路一路向南,迎着和煦阳光,开启文化与踏青相结合的寻春之旅。
20日至21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闽赣两地媒体开展“坐着高铁看中国·乡村振兴向莆行”集中采访活动。记者跟随活动记者团一同前往福建泰宁、江西南城,亲身感受铁路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去年9月,向莆铁路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作为福建省第一条连接中部腹地的国家ⅰ级铁路干线,它结束了福建泰宁、江西南城等7个老区县没有铁路的历史。泛舟大金湖上,远观碧水丹山,条条铁路,为老区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对于地处闽西北的山区县而言,铁路发展最直接的好处,便是为老区居民带来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在家门口就可以坐上直达上海的高铁,现在可太方便了。”20日中午,来自泰宁县杉城镇的戴女士,正要带着孩子前往上海探望父母。看着眼前的“福建泰宁大金湖号”动车,她赞不绝口。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为寻求发展机遇,众多泰宁游子奔赴上海打拼,目前有1万多人在沪经商,约占泰宁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以往,泰宁没有直达上海的动车,需要在三明北站换乘前往,折腾的过程让往返于两地的居民感到十分不便。2023年7月,泰宁开通直达上海方向的动车组列车,为出山入海开辟新路,替老区游子排忧解难。
打通交通血脉,不仅让本地人往来便捷,也为美景招徕观光客,激活泰宁的丹山碧水。
春光明媚,游船在碧波荡漾的大金湖上全速前行,激起朵朵洁白水花。不远处丹霞地貌色彩缤纷的美景引得游人连声赞叹,“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在甲板处响个不停。
“以前就听说过泰宁山清水秀,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江南都市报记者章娜正忙着在船头寻找最佳机位,青山绿水呈现出的生态之美让她印象深刻,“现在有了高铁,来往方便多了,下次还要和家人朋友一起再来欣赏一番。”
享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美誉的泰宁,坐拥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曾因交通不便,这块“美玉”一直深藏于闽北的深山之中。铁路的到来,令它得以焕发光彩。自2013年向莆铁路开通后,乘坐高铁来泰宁县旅游的游客逐年递增。另由南铁牵头,促成铁道旅游分会与泰宁县签订“百趟专列进泰宁”合作协议,组织开行旅游专列54趟次,累计为泰宁县带来旅游收入达上百亿元。
“高铁的开通可以拓展泰宁旅游的客源范围,缩短行程时间,提高旅游的舒适度和体验感。”泰宁旅游管委会遗产保护局副局长刘锋介绍,作为泰宁县的对口支援单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利用全国铁路客运车站进出站口、候车厅大屏以及动车组列车共25万余块视频终端资源,支持泰宁旅游广告在全国铁路高铁车站和动车上滚动播放,为三明、泰宁减免旅游宣传费用近4亿元,为泰宁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提供支持。
推介文旅只是一个缩影,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泰宁和“铁路”间还能擦出更大“火花”。
在泰宁县大田乡垒际村,一座白墙黛瓦的建筑被环抱在绿油油的农田与水塘之中。这是国铁集团投入150万元帮扶资金改造升级的烤笋交易中心。
垒际村盛产竹笋,全村有90%的村民从事笋、竹产业,烤笋是全村人重视的大事。升级后的烤笋交易中心新增电烤笋设备和1500立方米冷库,不仅让烤笋效率得以极大提升,更让村民们告别了“看天吃饭”的担忧。
“自从设备升级后,周边村镇也常把笋送过来烤,我们只收取基础电费,扣除成本后的盈余就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们都很高兴。”泰宁县大田乡垒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玉平满脸笑意。
产业帮扶为泰宁的乡村振兴增添活力,消费帮扶、文化帮扶的成果也同样可圈可点:南铁配合国铁集团,协助泰宁县16家企业、122款产品入驻国铁商城,累计销售691万元;集团公司文创团队帮助完成8个公共品牌方案设计,对泰宁大米、泰宁岩茶、笋等特色产品包装进行提升,相关作品还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举办的第一届乡村振兴农文旅创新行动成果发布会上获得奖项。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结合集团工作部署,继续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发挥铁路行业优势,为全面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铁路力量。”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计统部副科长彭娟娟说。
洁白的列车继续向前飞驰,周围掠过的田野里,株株农作物正茁壮成长,入眼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罗昱伦 李翔 张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