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油路宽敞通畅、院落干净整洁,畲族文化彩色墙绘与周边绿水青山相映成趣,村口长廊处,村民正围坐闲聊,不时传来爽朗笑声……走进顺昌县下沙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下沙村位于顺昌县西部,辖下沙、黄坑、半岭3个自然村,国家4a级华阳山旅游风景区坐落境内,总人口180户624人,其中,畲族人口占总人口三分之二以上,是福建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
沿路而行,一间名为 “畲家小院”的精品民宿映入眼帘。走进民宿,大到整体装修,小到细节布置,处处弥漫着浓郁的畲族风情。三三两两的游客在门口的茶室休闲品茗,享受着惬意时光。
“我父亲在下沙做过下乡包队干部,就是在这里与母亲相识、相爱。”来自福州的民宿老板刘必琴告诉记者,虽然父亲在下沙待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到如今村里有喜事办酒都会邀请她父亲,从小她就喜欢下沙美丽的自然环境,把下沙当作自己的故乡,也因此才毅然决定到下沙开了这家民宿。
“我连户口都迁到了下沙村,下半辈子就扎根在这里了。”喜欢旅游的刘必琴希望把精品民宿的经营理念带到下沙,带动村民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今年元旦“畲家小院”正式营业,刘必琴也成为了助力下沙乡村振兴的“新乡人”。
在“畲家小院”斜对面,一家“畲味园”农家乐饭馆同样在今年元旦开张。乌米饭、腊鸭等畲族特色菜得到了游客的交口称赞。
“村里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也想回来尽一点力。”“畲味园”老板高琴秀夫妻和兄嫂原本都在外打工,如今也正式回归,两家“归乡人”合伙开起了农家乐饭馆。依托旅游发展产业,打造“畲族文化特色旅游村”,下沙村发展生机勃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
唤来“新乡人”,唤回“归乡人”,唤醒“原乡人”。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下沙不仅大力发展旅游配套业态,还掀起了“最炫民族风”,定期举办畲族文化节和民俗表演,传承畲族山歌、服饰、婚礼等项目,举办畲族特色节日活动,让游客体验畲族山歌对唱、畲族舞蹈、畲族美食等畲家文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原乡人”的支持参与。
“村里大事小事都会和我们商量,包括争取了哪些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村里做事公开透明,村民自然就支持。”村里的老主任兰阳生说。
“乡村建设治理牵涉村民利益,必须让村民理解、支持并参与进来。”下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香泉告诉记者,在村民们的共同参与建设下,道路拓宽硬化“白改黑”、斜屋面平改坡、整村立面改造、污水“三格化”处理顺利进行,党建广场、畲乡馆、乡村振兴大讲堂、特色民宿、农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村民议事亭、停车场、骑行漫道等基础设施逐一完善。卫生治理上,通过网格化管理,明确实行村干部、党员“1 n ”包干包户责任制,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卫生整治的积极性,形成“村干带头干,全村一起上”的良好氛围。2019年,下沙村被评为顺昌县“最美村庄”。
美丽家园村民共建,发展成果村民共享。据陈香泉介绍,下沙村通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开展“下沙村共享农庄生态银行”试点,整合土地、文旅、森林资源,让“沉睡资源”变“鲜活资产”,通过村、企、民,共商、共建、共创,促进资源共管、共治、共享。
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下沙村引入华阳森林发展有限公司对华阳山进行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观光业,将5871亩生态林入股华阳森林发展有限公司获取利润分红,形成“党支部 企业 农户”的模式,每年促进村财稳定增收40多万元。
“为了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我们采取村民入股形式与‘新乡人’刘必琴合作建设畲家康养民宿一座,每人入股300元,保底一年分红60元,根据经营情况再分红。”陈香泉告诉记者,此外,争取实施畲药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种植黄精、白芨、天冬、粉防己等名贵中药材180亩,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江西神元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产供合作协议,利用闲置旱地、林地等发展畲药种植,增加村民村财收入。同时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成立山茶油农业合作社,注册了“山哈人”山茶油品牌,下一步准备建设山茶油古作坊,既让游客参观体验,又促进农产品增收。
如今,在“三乡人”的共同努力下,下沙村公共设施逐步完善,乡村文明特色鲜明,产业经济逐步壮大,村民持续稳步增收,为乡村振兴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