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人员林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昆虫学国际重要学术期刊《entomologia generalis》在线发表研究论文,从环境生态角度揭示农药暴露导致果园害虫天敌种群崩溃的机制。
万物相生相克,害虫也有自己的克星——天敌昆虫。它们大致可以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前者以捕食性蝽、捕食螨、瓢虫为代表;后者以寄生蜂为代表。
天敌昆虫在维系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制衡害虫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因为它们天赋异禀,人们委以重任,通过人工驯化、饲养和释放天敌昆虫来抑制害虫,开展生物防治,从而减少农药。
不过,和害虫一样,天敌昆虫也闻农药色变。一般的农药具有广谱性,可以无差别地杀死害虫和天敌昆虫,可能会扰乱天敌昆虫种群发展平衡,阻碍生物防治方法的有效实施,增加果园害虫暴发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评价杀虫剂对天敌昆虫的影响,揭示杀虫剂暴露导致天敌昆虫种群崩溃的机制。”该项研究课题组组长魏辉研究员说,知己知彼,才能尽可能避免误伤“友军”,从而双管齐下,利用天敌昆虫与杀虫剂联合控害。
该研究团队基于对枇杷园害虫和天敌的长期监测,研究乙基多杀菌素微量暴露对南方小花蝽个体发育、种群增长和捕食能力的长期影响。前者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杀虫剂;后者则是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对众多害虫害螨来者不拒,堪称昆虫界的“大胃王”。
然而,“大胃王”的食欲随时都可能受到农药影响。
该研究团队发现:极低的乙基多杀菌素残留仍可能扰乱南方小花蝽的生存状态,削弱其对蓟马类害虫的捕食效能;在枇杷树上喷施的乙基多杀菌素,至少需要28天才能消解到对南方小花蝽无暴露风险的水平;喷施时漂移到果园周边杂草(天敌昆虫的栖息地)的乙基多杀菌素,则至少需要9天才能消解到对南方小花蝽无暴露风险的水平。
“可见,长期暴露风险均不利于枇杷园南方小花蝽种群的恢复,是导致枇杷园南方小花蝽种群崩溃的主要机制。”林涛说,该研究结果将为乙基多杀菌素的安全使用,以及果园害虫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雷速体育app官方下载的技术支持。
据悉,南方小花蝽是我国南方农业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本土捕食性天敌昆虫,能够高效捕食蓟马若虫、成虫等各个虫态,是全球公认的蓟马类害虫主要生防天敌,同时还可捕食粉虱、蚜虫、红蜘蛛、叶蝉、木虱和鳞翅目幼虫等。近年来,该研究团队所在的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依托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工程研究中心,已能实现小花蝽、捕食螨、天敌瓢虫、寄生蜂等多种天敌昆虫工厂化繁育。其中,南方小花蝽可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具备年产亿头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