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建阵地是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场所,是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展现的重要平台。截至2023年12月底,厦门市共有各级基层党组织16116个,党员总数256781名。
近年来,厦门从持续提升近邻党建品牌效应、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研发“厦门党建e家”信息化平台规范基层党建等方面,打造了“四个一”(研发一个信息化平台“厦门党建e家”、创办一所综合性学院“厦门城市党建学院”、建设一支职业化队伍“非公党建指导员”、打造一个特色化品牌“近邻党建”)的亮点项目,聚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近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每当华灯初上,开元路便化身热闹的美食街,吸引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前来寻觅美味,然而,非机动车占用卸货车位影响了市民通行。
为解决这一难题,鹭江街道大同社区党委积极动员街巷党支部与“邻长”力量,组织开元路上6户商家志愿者携手19名党员群众,共同组建“巡查宣导先锋队”。以12家商户作为试点,实施灵活跨店经营方案,并构建商家间“共建、共管、共享”的紧密联盟体系。在此机制下,商家们自发地将桌椅移至店外划定的黄线区域内。治理后的开元路焕然一新,已然成为“老厦门必打卡地标”之一。
“远亲不如近邻。”近年来,厦门不断深化近邻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在创建文明城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国庆,党员群众齐聚思明区深田社区图强小区,街坊邻里挥舞着国旗,在火红的氛围中同吃“国庆面”,为祖国庆生;在湖里街道和通社区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交流会上,大家集思广益解决小区治理难题……
2017年,厦门在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交流会上作书面交流;2019年,“小区建立党支部、治理水平大提升”获评全国最佳创新案例,并在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论坛上介绍经验。
红色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厦门市现有147个建制村,乡村人口约49万人。对照特区的新使命新要求,厦门市创新组团帮扶模式,实施连片驻点、联动帮扶、跨村联建三项机制,推动发展资源、干部力量向乡村下沉,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连片驻点,科学协作。2022年以来,厦门市委组织部连续开展两轮组团帮扶,建立“一片区一团队”工作机制,由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对重点村开展“1 1”精准挂钩帮扶。
联动帮扶,因地制宜。厦门市医保局帮助后亭村发展特色鹧鸪产业,以村集体企业为平台,打造“鹧鸪”特色农产品品牌,用“小鹧鸪”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厦门市发改委开展花卉种植和直播技能培训,对口帮扶的后垄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厦门市直机关工委以“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为抓手,推动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认种认筹农田累计近300亩;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帮助村集体经济公司重新注册登记、规范农特产品包装、拓展商超销路……
在推进组团帮扶过程中,厦门市直机关各单位深入乡村实地走访、现场办公,驻村工作队更是驻在村里、蹲在点上,“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党员干部们通过驻村,学会了群众工作,增强了服务本领,群众也成为年轻干部派驻成长中的“第一位老师”。
自开展组团帮扶工作以来,厦门市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厦门147个建制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23.1%,村均年收入为113.13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2.9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3.4万元。“党建引领组团帮扶”模式获评第四届党建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十佳案例银奖。
信息化平台赋能党建工作
按照“纵向管得住、横向能覆盖”思路,厦门持续在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上聚力用劲,以打造亮点项目为突破点,深入挖掘提炼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模式。
“在‘厦门党建e家’平台上,不仅提供党费缴交、转接组织关系等功能服务,还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线上学习,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思明公安分局梧村派出所党员李凡说。此外,平台还对组织设置是否合理、组织生活是否正常、交纳党费是否及时、发展党员是否规范等情况进行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就会自动提醒,也方便上级进行督查督办。7年来,平台共发送各类工作提醒近500万次,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
自2017年5月起,“厦门党建e家”就在全市推广使用,是全国第一个在地市级层面全面推广使用的党建信息化平台,有效破解了传统党建工作中党员办事难、党组织管理难、上级督导难等问题,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觉得“实用、管用”,被称为“指尖上的党务管理抓手”。目前,“厦门党建e家”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人数高达32万人,远超全市党员数,足见其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