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乡村满满“文艺范”-雷速体育app官方下载

厦门乡村满满“文艺范”
2024-07-12   作者: 林闻 黄星榕 林瑞声 叶晓菲   来源:福建日报

7月,厦门翔安澳头。炽热的阳光透过超旷美术馆宽敞的落地窗,洒下一片斑驳。首届桥连两岸·艺术共融(厦门)作品展正在开放,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作、一件件造型用材各异的展品,大胆抽象地表达着艺术家们的内心世界。

“我出生于乡村,乡村对我来说是儿时的记忆载体,也是当下创作的灵感源泉。”参展艺术家之一林月创,将德化白瓷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瓷·语》系列作品将固有印象里坚硬的陶瓷转化为声光电结合的互动性作品,在展区内吸引了不少孩童的目光。

“一些艺术家本身就自带流量和粉丝,把艺术展开到乡村,为乡村引流,也算是为乡村的发展出一份力。”林月创说。

为何将艺术展搬入田野乡间?

“像澳头这样有特色的小镇,本身就具有很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情怀。我们在澳头举办艺术展,也是希望能够将艺术链接到地方平台,让艺术能够更好地走进大众生活,同时反哺福建的艺术家们。”艺术厦门策展人张慧妹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可以看到,走入美术馆欣赏艺术的除了艺术界的创作者同行,还有从市区慕名而来打卡逛展的文艺青年,也有从上海等地远道而来研学参观的大学生研学团,还有带着学龄前儿童一起参观美术馆的附近村民。

美术展对于大众来说不再遥远,走入乡村的美术展,更成了厦门市民在休闲时间里触手可及、踏脚便能走进的公共文化空间。

近年来,厦门乡村的“文艺范”越来越浓厚,艺术正点亮着乡村生活的诗与远方。除了澳头村的美术展外,在大宅村,火龙果田里开起乡村音乐会,用音乐给田野景观加码,为乡村赋能;在黄厝村,30多位艺术家将陶艺、漆画、水墨画等艺术形式带到乡村,将一栋栋古厝变为艺术工作室,打造乡村“文创ip”……鹭岛大地,一场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重塑现代乡村文化空间的实践正悄然上演。

“这里原来都是闲置的农房,从无到有,我一点点把它变成了艺术馆。”黄厝村内的闽南红砖雕艺术馆,艺术家史文沧手握刻刀,在红砖上刻出精美的图案,“乡间、田野、古厝,这里的农耕文化和唐宋古窑的遗址都保留得特别好,很有历史沉淀。我就想,何不吸引艺术家来村里开工作室,把黄厝打造成艺术家的聚落?”史文沧说。

在他的带动和口口相传下,“山才手造工作室”陈青山、古乐器制作技艺者陈又辉、漆画艺术家陈灿芳等艺术工作者纷纷来到黄厝。走进村中的艺术工作室,风狮爷、钟馗等陶艺作品琳琅满目,不少艺术家还开设了学生手作体验课。

据了解,目前黄厝村中已收储了超过40栋老宅古厝,按照原始村庄的肌理和风貌,打造成为艺术家工作室,在融入“乡村美学”理念的同时,运用“美学 产业”的模式,给村民带来就业机会,吸引来了众多游客,古村落也有了新面貌。

“村庄越来越漂亮了,聚集的艺术家越来越多,创作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变多了。”陈灿芳告诉记者,游客可以在村中欣赏艺术品,体验艺术创作,给村里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在黄厝村的一片开阔高地,有一个集古窑遗址观赏道、diy陶瓷工坊、陶瓷集市为一体的瓷窑特色文创园,每到周末,这里总是聚满了游客。

手握碗底,旋坯,一次成圆,家住思明区的敏敏周末专程带孩子来到黄厝感受艺术乡村,体验陶瓷烧制,村中的艺术氛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验陶瓷烧制等活动也让孩子在玩乐的过程中更加了解传统文化。

以艺术为底色,借文旅赋能。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文化新地标、老宅再生的美学新空间出现在厦门的乡村里,不再局限于衣香鬓影的高雅之堂。让文艺也沾染泥土的质朴、青草的清香,让村庄的平淡日常也被艺术作品的浓烈色彩和奇思妙想点亮。

责任编辑:曾亦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