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为底 描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雷速体育app官方下载

生态为底 描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屏南熙岭乡:
2024-07-30   作者:张瑜 甘叶斌   来源:闽东日报

时至盛夏,万物繁茂。屏南县熙岭乡以生态为底色,绘制出一幅幅令人心动的画卷:生态游、文化游、乡村游人气高涨,文创旅游一片火热;食用菌、果蔬、花卉长势正好,高山农业生机盎然;“老传统”“新机制”齐头并进,美丽乡村加速绘就。

“绿”意盎然,生机无限。近年来,熙岭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一二一”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切实走好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绿水青山添颜值  文创旅游育新机

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熙岭乡墘头村也迎来旅游高峰,村内古民居中、古巷间、民宿内,处处活跃着游客的身影。

墘头村依山傍水,茂林修竹,恍若世外桃源。在近年来公众越来越重视环境质量的背景下,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文创项目落户和许多“新村民”入驻。在此过程中,墘头村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生态 文创”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民宿、书屋、咖啡屋等新业态,成为人气火爆的“文创村落”,大山深处的古村实现了一场“超级逆袭”。

“暑期以来,到村里旅游的人持续增多,咖啡店也变得忙碌起来。”在墘头村经营咖啡屋的“新村民”李巍说:“作为一名‘新村民’,看到村庄人气越来越旺,旅游发展越来越好,我感到很开心、很自豪。”

驱车来到四坪村,只见村落掩映在绿水青山间,古韵悠悠的民居错落有致,丰富多元的业态融合共生,三五成群的游客拍照打卡、亲近自然,享受着慢节奏的生活。

近年来,四坪村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创 ”为突破口,推动新业态、新产业持续蓬勃发展,一年四季吸引着游客前来感受其独特魅力,其中,2023年秋季,四坪村火红的柿子,火热出圈,引爆文旅市场。

优质的生态环境,让熙岭乡孕育出龙潭村、四坪村、墘头村、三峰村等一批不同形态和特质的“文创村落”。近年来,熙岭乡紧抓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势头,充分挖掘村庄旅游特色,加大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持续推动文创旅游、艺术创作、创意产品、研学旅行、社会美育等“文创 ”新业态发展,不断提升旅游吸附力,扩大旅游影响力,擦亮熙岭乡文创旅游品牌。2023年,龙潭、四坪等四村接待游客量超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2亿元。

“我们将紧紧围绕屏南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锚定‘全国知名文创旅游目的地’目标,充分发挥龙潭村、四坪村等村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推动塘后村、梨洋村等村发展文创旅游,打造新业态、新场景,逐步构建‘文创生态圈’,推动文创旅游高质量发展。”熙岭乡党委书记杨林说。

生态优势注动能  农业发展“加速度”

熙岭乡平均海拔9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点。依托生态优势这一“利器”,熙岭乡加快推动高山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七月,走进屏南县亿农家庭农场的种植大棚,只见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各类蔬菜长势良好,农户忙着采收苦瓜、辣椒,准备供应市场。

“我们基地主要是轮种苦瓜、青瓜、辣椒等高山蔬菜,种植面积为100亩。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绿色管理模式,以及好生态的加持,这几年,蔬菜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2023年,蔬菜产值达300万元。”屏南县亿农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召晓介绍,这个季节主要是苦瓜、辣椒上市,每天有30多人来基地务工,在蔬菜播种、育苗、施肥、采收高峰,用工达50多人。

屏南县亿农家庭农场是宁德市示范家庭农场。近年来,在熙岭乡的大力引导下,该农场积极推进温室设施大棚、田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微耕机、高压雾化喷雾机、水肥一体化设施等农业新机具,使用“五新”农业技术,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兴旺,在推动高山蔬菜绿色化发展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边蔬菜采收忙,一边项目建设酣。在千亩蔬菜产业园施工现场,机耕路、拦水坝等初具雏形,工人抓紧建设,力争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早日完工,进一步改善塘后村、岭里村、熙岭村、秀溪村、管洋村、井兜村农业生产条件,促进蔬菜增产增收。在3000亩果蔬基地施工现场,也是一片火热景象,工人各司其职,加快作业进度,全力推动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前塘村、溪里村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一直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仅2023年,先后完成蔬菜滑子菇保鲜分拣中心、农产品初加工中心、农特雷速体育app官方下载的产品展示中心、食用菌交易市场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以及高山花卉产业园路网提升项目等5个项目,切实助力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熙岭乡党委副书记李幸霖介绍道。

长势正好的高山蔬菜、建设正酣的配套项目,展现着熙岭乡推动乡村振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做的积极探索。

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结合高山气候特点及农业历史传统,熙岭乡着力优选品种、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产业配套,深入推进食用菌、花卉、果蔬等三大高山特色产业绿色化、标准化发展,持续做强现代农业,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通过不懈努力,熙岭乡高山农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目前,全乡种植食用菌424万袋、高山花卉600余亩、高山蔬菜432.9亩、高山水果1000亩,年总产值超过2412万元,带动2145名群众就业增收;先后获评“第二批国家级生态乡镇、第五批福建省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名录、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等。

基层治理创新路  美丽乡村增活力

乡村振兴,是经济的振兴,更是生态的振兴。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熙岭乡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共筑绿色家园。

夏日清晨,伴随着阵阵微风,“我们是一家人”龙潭片区志愿服务队,带着扫帚、撮箕、垃圾夹、垃圾袋等清洁工具,沿着龙潭村溪水两侧、村庄干道进行清理打扫,用实际行动守护村庄“绿意”。

“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龙潭村的‘新村民’,我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守护好我们的乡村环境,让我们的村庄更加美丽。”胡文亮一边捡拾垃圾,一边坚定地说道。

近几年,龙潭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村民”到来,胡文亮便是其中的一员。入驻以来,胡文亮打造了一家集餐饮、品茗、陶艺、阅读、住宿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民宿工作室,为村庄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他主动加入“我们是一家人”龙潭片区志愿服务队,担任“新村民”专职副主任,在生态环境保护、村庄治理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村庄宣传推介等方面贡献了重要力量。

鼓励“新村民”加入村级组织、参与村庄治理,是熙岭乡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有力探索。近年来,为进一步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推进新、老村民深度融合,携手共创美丽家园,熙岭乡积极吸收“新村民”参与村级组织,引导“新村民”参与村庄建设,不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为村庄发展积势蓄能。

“新村民”代表梅宏发挥自身法律专业优势,针对龙潭村公共空间使用、环境卫生等问题,积极走访、深入探讨,形成龙潭村公共设施管理、经营户管理、村规民约等制度,提升村庄治理效能;“新村民”专职副主任胡文亮,通过乡村自然美育研学活动,出版《龙潭零号》共创杂志等方式,宣传推广龙潭村的文化和美景,为村庄积聚人气……推行该基层治理模式以来,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不断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熙岭乡坚持科学规划、合理设置片区联合党委,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充分发挥片区联合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片区资源,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共建和美宜居乡村。

目前,熙岭乡已成立龙潭片区党委、塘后片区党委、西北片区党委,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事共商、发展共促”模式,变“独奏曲”为“大合唱”,呈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新景。

既要生态美,也要发展优。熙岭乡将持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立足特色资源优势,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朝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新路子阔步向前。

责任编辑:曾亦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