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海丝艺梦,珠绣共创”暑期社会实践队探寻珠绣技艺 感受非遗文化-雷速体育app官方下载

闽江学院“海丝艺梦,珠绣共创”暑期社会实践队探寻珠绣技艺 感受非遗文化
2024-09-02   作者:严文洁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了解泉州非遗珠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实地探寻泉州珠绣的发展脉络……8月26日至29日,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海丝艺梦·珠绣共创”实践队前往泉州市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田野考察、设计实践和课程开发,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传承与发展之旅。

据了解,泉州珠绣技艺是在刺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传统技艺。整件绣品由成千上万枚直径为2—3毫米的各色珠子和直径为4—5毫米的亮片组成,主要针法有平绣、凸绣、串绣、粒绣等,其中具有浮雕效果的凸绣尤具特色。

“如何将泉州传统珠绣技艺融入到现代服饰设计中去?”“泉州珠绣技艺如何实现传承与创新,吸引年轻人参与?”带着问题,实践队踏上了这段调研之路。

来到泉州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独具闽南历史文化特色的古老街区映入眼帘,区域内遍布宗祠、寺庙、民居、商铺等建筑130幢,覆盖明清、民国至现代各个时期,堪称闽南红砖古厝博物馆。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这些建筑的特色元素,如“燕尾脊”山墙设计和滴水兽装饰,给实践队成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片4.png

实践队在泉州晋江五店市街区了解非遗技艺(供稿人供图)

在五店市街区内多个非遗展位上,不少非遗技艺传承人同台献艺,珠绣、绒花、捏面人、棕编等技艺吸引了实践队成员们的目光。其中,绒花传承人柯昌云女士以其精湛的手艺,创作了例如花卉绒花、五毒虎头枕和燕子风铃、发簪配饰等手工艺品,特别是由珠绣技艺、绒花技艺等方式共同制作成的发簪配饰,不仅展示了传统工艺的高超技艺,还蕴含着不同技艺间的交叉与融合,带来独具魅力的地方非遗特色。

图片5.png

实践队在泉州珠绣技艺传习中心学习珠绣技艺(供稿人供图)

非遗技艺的传承源自实践。在泉州珠绣技艺传习中心,非遗传承人陈克忍倾囊相授,详细示范了泉州金苍绣的盘金垫底凸绣技艺。“制作珠绣作品时需要留意丝线的使用,通过绣错针法、拆线、重新绣制的反复尝试与调整。”指导老师严文洁在指导实践队成员时补充道。实践队员们逐步掌握了如何在绣地上精准塑形并施针,最终将传统的平面刺绣转化为具有空间感的立体绣品。

据悉,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依托泉州当地开展非遗历史文化研究历程悠久。早在2022年起,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与泉州珠绣技艺传习所正式签署“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实践队前往泉州,开展与非遗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珠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严文洁)

责任编辑:明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