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大桥镇:产业兴旅游旺 临水福地新颜展-雷速体育app官方下载

古田大桥镇:产业兴旅游旺 临水福地新颜展
2024-09-18   作者:施木兰 黄晓婷   来源:闽东日报

金秋时节,古田县大桥镇迎来了银耳生产的黄金时段。只见菇房内,一朵朵银耳盛开在菌棒上,工人们正拿着工具进行采摘。摘下的银耳被运往深加工车间,加工升级为冻干银耳、本草银耳等多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大桥镇是古田银耳的发祥地和主产区,素有“银耳之乡”的美称。全镇目前从事银耳生产及相关行业的农户超过60%,银耳年总产量达27万吨,总产值约10.7亿元。多年来,大桥镇立足银耳产业优势,紧扣银耳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坚持“强前端、稳中端、延后端”的发展策略,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双重飞跃。

走进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站在智能控制系统前,管理技术员陈日兴轻点屏幕,菇房内温度、湿度等瞬间调节。“传统种植方式既耗时又耗力,现在有了智能菇棚,我一个人就能管理超过100间温控菇房,一年能做八到九批银耳,是传统菇棚的两倍以上。”陈日兴介绍,智能菇棚不仅大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还极大降低了人工管理成本。

为满足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市场高品质需要,天天源、康亿达等企业采用全天候智慧温室、精准喷水管理、物联网等现代化栽培方式,利用可视化管理系统和生产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银耳生产工厂化、标准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了银耳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大桥镇银耳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在于生产技术的革新,还在于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对接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和加工企业,加强对食用菌物质成分基础、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冻干银耳羹、银耳饮料、银耳面膜、银耳多糖等精深加工产品一一问世,拓宽了市场渠道,产品畅销国内外。

与此同时,“公司 基地 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银耳种植标准化。该模式由企业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农户在自家菇房负责栽培管理,公司按照成品率支付代培费。目前,康亿达、天天源等企业已与周边 200 余家农户合作,形成了“企业盈利、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多赢局面。

大桥镇不但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还借势、扬势,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持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探索出新路子。

位于大桥镇中村村的临水宫祖庙是世界陈靖姑信俗文化发祥地,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来到临水宫祖庙的朝圣者和旅游者络绎不绝。

依托临水宫祖庙带来的流量,大桥镇在全力推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全力打造集宗教朝圣、旅游观光、对台民俗交流等为一体的临水文化朝觐中心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拍摄陈靖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临水系列文创产品、开发临水平安宴等,打造“千年临水”旅游产品ip,让游客在每一步足迹中,都能深刻体会到陈靖姑信俗文化的独特内涵。

不仅如此,大桥镇还连续举办多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举办闽台陈靖姑文化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架起了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融洽海内外同胞亲情的“连心桥”。

而与千年临水宫祖庙直线距离仅1.2公里的钱来山景区,则以其千亩樱花林的秀美风光和多样化的休闲设施,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钱来山已成为福建省内知名的乡村旅游景点和3a景区,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景区副经理蒋燕平介绍,钱来山所在的钱厝村通过开发景区,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发展民宿、农家乐、水果种植等业态,打造了现实版的“田园牧歌”。

一花独放不是春。大桥镇将现有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加快吾峰坂油菜花基地、昆山髻、兰坦桃园、龙门溪、古银坑等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积极打造朝圣观光、文化传承、农耕体验、休闲养生等各类旅游产品,努力打造具有大桥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如今的大桥镇已成为古田县乃至闽东地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银耳产业蓬勃发展,让更好的产品“走出去”;乡村旅游品牌日益响亮,把更多的游客“引进来”,大桥镇正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道路。未来,大桥镇将继续依托银耳产业强镇、陈靖姑信俗及闽东第一侨乡三大优势,坚持打特色牌、走特色路,以“三产融合”、文化创新、生态赋能为手段,着力构建村村联动、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发展新格局,让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谢丽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