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大葱快速生长的季节。近日,记者在漳州市漳浦县赤湖镇后湖村的6000亩赤湖大葱生产基地看到,一垄垄成片的大葱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绘就出一幅喜悦“葱”景。
后湖村“赤湖大葱生产基地”
漳浦县是中国春季大葱主产区,全县大葱种植面积超5万亩,年产量超15万吨,保鲜大葱出口量约占全国的45%。10多年前,赤湖镇就是漳浦大葱最主要的产地,如今,“赤湖大葱”品牌已是众所周知,它的维生素含量丰富,食用、药用价值也较高,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去年赤湖镇的大葱种植面积就达3万多亩,是赤湖镇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
赤湖镇后湖村更是将赤湖大葱种植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使大葱种植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21年12月,后湖村因此上榜了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2021年度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名单。
当天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后湖村委会。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后湖村“两委”干部陈桂月告诉记者,今年大葱市场行情特别好,后湖村有望获得大丰收,现在大葱还没有长到一半,就有“葱”商来预收购,一亩大葱可卖上万元,这还不包含以后摘葱的人工成本。
据悉,后湖村今年“赤湖大葱”面积达6000亩,其中种植20亩以上的葱农就有20多户。记者在葱农陈凤山种植的20多亩葱地上看到,一根根大葱正在吮吸着从一根根水管里喷出的清澈泉水,欢畅极了。
自动化“喷水”浇葱
资料显示,后湖村土地面积14平方公里,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属赤兰溪流域的丘陵地带,有3990亩农田和2630亩园地,其耕作层疏松,为大葱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今年后湖村的一片丰收“葱”景,不仅展示了葱农们的勤劳智慧,也体现了后湖村两委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努力。
郁郁“葱葱”的“赤湖大葱”
后湖村委书记、村主任陈志发表示,一直以来,后湖村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上,紧紧围绕“争先创优树标杆”发展思路,通过“合作社 农户”“家庭农场 农户”的联结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以“赤湖大葱”为农业主要种植产品,并鼓励和扶持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规模化生产经营,拓宽村民致富渠道。
目前,后湖村已成立专业合作社5个,包括1个省级示范社和4个家庭农场,其中,漳浦县进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省级示范社,漳浦县赤湖镇长期家庭农场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此外,还有26个大葱种植专业大户,从业户数达850户,4200余人。葱农陈凤山就是后湖村大葱种植专业大户之一。
漳浦县进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资料图)
此外,后湖村还同外地经销商通过签定承包协议的方式,探索出一种“经销商 农户”的创新联结机制,大大降低“葱”农的种植风险,调动“葱”农种植积极性,促进了赤湖大葱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赤湖大葱具有“高、长、脆、甜”的特点,今年全村大葱种植面积达6000亩,年产量约39000吨,总产值可达6000多万元,主要通过大宗批发、出口贸易进入山东、山西等国内市场,以及东南亚、日韩等国外市场,产值约3000万元。
“目前后湖村的‘赤湖大葱’种植产业一二产融合程度较高,鲜品、残次品都能充分发挥价值,同时初加工已颇具规模。去年后湖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3万元,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陈志发说,“‘赤湖大葱’品牌ip目前已完成创新设计,下一步计划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以更好更快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后湖村“赤湖大葱”品牌ip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当地大葱产量并解决长期连作造成的品种、土壤退化问题,后湖村村两委及漳浦县进丰农机合作社技术员多方走访,最终引进了“高垄、密植、轮作”的种植模式。通过定期培土、提高种植密度和与包菜轮作的方式,既解决了大葱品质降低的问题,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漳浦县赤湖镇党委书记郑乾元表示,近年来,赤湖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力度,依托发展大面积种植大葱、胡萝卜、包菜等特色农产品,不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为大力发展后湖村‘赤湖大葱’产业,赤湖镇将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下一步,赤湖镇将积极打造‘赤湖大葱’区域品牌,提高产品价值,发展后湖村乡村游示范点,吸引周边乃至厦门、漳州的游客前来观光打卡,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郑乾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