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厦门市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四维发力”——创新投入机制、强化土地保障、强化科技驱动、加快人才振兴,促进“人、地、钱、技”要素双向流动和高效配置,全面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系列有力举措不仅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提升了乡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据悉,2023年,厦门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实现营收1241亿元,同比增长6.1%,六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选2023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注入金融活水,激活乡村产业
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厦门创新投融资模式,打造“财政政策 金融工具”3.0版,积极构建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创新财政投入模式,是厦门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第一步。厦门市创新涉农领域“大专项 竞争性分配”机制,跨部门整合资金,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联动。2023年,该市统筹整合了7个领域涉农“大专项”资金3.79亿元。同时,设立农业信保基金,首期规模3000万元,贷款规模6亿元,由“政企银”共担风险,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市场效益慢、风险投资高”等发展难题。
在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方面,厦门市由农业农村、金融、财政等部门牵头,指导21家在厦主要涉农银行、保险、地方金融组织等共同发起成立“厦门金融支农联盟”,推进乡村振兴与金融深度融合。这一联盟通过因地制宜推出“整村授信 承包经营户贷款”“碳汇贷”等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有效破解了农业农村融资难题。截至2023年底,厦门市涉农贷款余额812.06亿元,同比增长20.61%。同时,厦门还发行了福建省首笔“三农”专项金融债,规模达50亿元,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此外,厦门市还创新农业保险服务,织牢农业保险安全网。厦门市出台《厦门市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在全省首创生猪价格保险政策,为生猪养殖户提供有力的生产保障和价格托底。设施蔬菜大棚、水稻种植等也纳入了保险范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方位的风险保障。
推动项目落地,夯实产业基础
厦门市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结合厦门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改革,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在建设用地规模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上,切实提升服务保障乡村产业振兴用地的能力。
强化政策引领。厦门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厦门市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施方案》《厦门市农村集体预留发展用地管理规定》等,细化延伸中央、省级下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文件精神,提出策划生成项目清单、多种供地方式分类审批管理、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规范实施点状布局等措施,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厦门特点的乡村产业振兴模式、发展路径和用地政策,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强化问题导向。为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乡村用地政策文件繁多、条文分散等问题,厦门市强化部门协同,指导基层用足用好政策。厦门市选择“资源禀赋优、动工条件足、示范效果好”的项目,纳入年度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清单,由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统筹安排项目合理用地,以“案例”为抓手,打通用地堵点,拓宽供地路径。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建设内容与地类不一致等难题,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
强化指导服务。厦门市全面摸排全市乡村产业发展项目,从项目遴选、辅导、论证、落地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指导服务。建立项目专家库,组织项目论证评估,聚焦要素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用地政策等关键问题,指导项目建设主体加快项目落地。
壮大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升级
科技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厦门市锚定农业现代化目标,秉持“两头在厦,中间在外”发展理念,通过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引领乡村产业全面振兴,有效提升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的联结效益。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23家,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在招商补链方面,厦门市采取“抓龙头带配套、抓重大促中小”策略,重点围绕种业、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等方向,推出“展会 园区”招商模式。2023年,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和海峡两岸(厦门)种业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合计意向签约金额47.7亿元。此外,厦门市还加快同安区闽台镇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建设,成功引进28家台资农业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厦门与台湾的种子种苗年贸易额接近1亿元。目前,全市现代农业招商项目总数已达64个,计划总投资73亿元,2023年新增到位资金3.16亿元。
为了进一步提质增效,厦门市出台《厦门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政策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订单农业的投入。近五年来,厦门市已下达扶持资金7574万元,支持179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带动了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
科技赋能是厦门市延长产业链的关键。目前,55家龙头企业建有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和多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在种业振兴方面,厦门市支持龙头企业承担国家育种攻关项目,成功培育出国家级种业企业。2023年,全市蔬菜种子销售额占福建省的70%,花椰菜种子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
绘制“乡创地图”,提升产业动能
厦门正通过汇聚城乡创新人才、构建乡村创新平台及培育乡创特色品牌,加速推进乡村创新创业与人才振兴。其中,翔安区返乡人才集聚和乡村创新创业成效显著,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为汇聚城乡创新人才,厦门出台多项政策,扶持高校毕业生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探索乡村运营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已扶持41家主体,资金1060万元,产值超1.7亿元,带动农民增收约3064万元。同时,加强农业领军人才、优秀人才及带头人的引进与培育,已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284人,其中国家级带头人占福建省的41.7%。
在构建乡村创新平台方面,厦门与厦门理工学院、清华海峡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设立乡村振兴智库和研究中心,开展“三农”人才培育。同时,建立多个专家库和人才库,引进119名专家,并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为农业农村人才创业创新提供载体。
此外,厦门市还瞄准“乡创”赛道,举办首届“农行杯”乡村创新创业大赛,吸引309个涉农项目参赛。一批创新性强、适用面广的项目获奖,并成功落地厦门,推动乡村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项目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厦门乡村创新创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厦门正加快绘制“乡创地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未来,厦门将继续以“乡创地图”为指引,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共同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